无线充电时代即将全面到来,你期待吗后浪

早在年,运行WebOS的PlamPre就已经用上了无线充电技术。这台被称为iPhone杀手的手机,不仅展示了无线充电的黑科技,其卡片式多任务管理以及各种手势影响了后世无数操作系统和手机。可惜的是,最终因为系统生态的原因,Plam惨遭市场淘汰,更别说普及无线充电了。

Wi-Charge技术原理并不复杂,主要利用发射器中的激光二极管发出红外光,然后再通过接收器中的光伏电池,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原理类似太阳能电池,但效率比太阳能电池高许多。

不过,目前版本还比较低,充电功率大概是3w到4w,覆盖50平米的房间,可同时连接4个设备进行充电,而且充电速度是传统无线充电速度的两倍。

或者我们可以使用超声波:一家名叫uBeam的公司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无线充电模式,可以利用超声波将电力隔空输送到15英尺(约合4.6米)外的地方。有了这样的产品,只要使用专用的无线充电套,你就可以在充电的同时拿着手机在屋里走动。

无论是采用哪种解决方案,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保证充电效率。无线充电如果不仅仅是让用户摆脱线缆束缚,而是让手机能实现中距离充电,并且效率不至于太差。那么各种无线充电设施就能像加油站一样无处不在,这对于任何电子设备而言都是极具意义的事情。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出现之前,安全而高效的无线充电技术或许才是各种电子设备最大的救星。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有多种实现方式,常见的有磁场感应、磁场共振、电场感应与电磁波几种。不过,目前最常用的是前两种。第一种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无线充电技术,即磁感应原理。这一技术相当悠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变压器”。

在常规变压器中,磁性材料是用来引导原边绕组所产生的大多数磁通的方向。若去掉磁性材料,原本的变压器就变成了空心变压器。如果将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都制作成平面的形式,就构成了无线充电发射器和无线充电接收器两个关键部分。所以说,感应式无线充电的原理极为简单,其本质与变压器并无区别。为推广和统一磁感应无线充电技术,香港城市大学主导成立了一个国际标准组织WPC,保证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设备之间能够互通共用。年底,WPC推出了第一个无线充电的国际标准,即Qi(无线充电联盟)。其名字来自中文“气”,寓意是“无形的能量”。该标准一经推出即备受推崇,主流厂商纷纷加入,截至年9月,WPC组织已有家成员。

有了Qi标准作为背书,电脑、相机、智能手表、手机等厂商大可放心的加入无线功能,只要需求上来了,公共场合随时无线充电也不无可能。当然,有了苹果这一巨头的加入,更是加快了这一进程。

在近几年推出的需使用充电垫的技术上加以提升,真正的无线充电,就跟我们现在使用无线WiFi差不多的意思。

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无线充电平台,能量需要通过发射器和接收器设备机体时,要将充电的设备放在发射器平面上,当我们移除线圈采用无线电或射频天线系统时,天线可以利用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简单布线,从而形成很小的接收器,并且改设备还可以多个设备同时充电,让用户能够在充电或者维持电量不变的情况下继续使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6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