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几年里,广东的包租公们以裤腰携带一串串沉甸甸钥匙的形象成功出圈,成为民众调侃、艳羡的对象。
如今,伴随智能家装的普及和大众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房东、中介腰间别着钥匙串的场景越来越少见。
在城市的新式家装中,智能锁已经替代钥匙成为家居标配,逐渐成为生活刚需品。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白皮书》数据,年,中国智能门锁的生产总量大约是万套,同比增长50%,整体销售量约为万套,同比增长了62%;预计今年,中国智能门锁的生产量、销售量将分别达到万套和万套。
智能锁正在快速迈入千家万户。消费者需求催生着行业快速发展,智能门锁销售规模一路上行,但这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激烈,价格战、串货、安全问题频出、售后服务无保障等市场痛点依然存在。
智能锁蓝海在即,面对这些行业壁垒,该如何穿越市场迷雾稳步前行?
拨开云雾见天明,还需懂得前行路,跟着我一块探探智能锁的“路况”吧。
崛起之路,颇多问题如影随形
8月7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再次点名智能锁质量问题。
报道提到,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批次智能锁产品进行质量抽查,发现4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4.1%,较上次抽查上涨22.4%。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合格项目中,防破坏报警功能及阻燃性能等两个不合格项尤为突出,而阻燃项目不合格是近三年来首次检出。
智能锁的防火性能涉及应急情况下的快速逃生,关联生命,至关重要。
然而,智能锁行业前期发展粗放,一些企业不断压缩成本空间,质量问题让智能锁成了火灾隐患,且智能锁多应用于后装市场,不在消防验收范围之内,加上无相关标准和法规对其防火性能有明确的规定,众多智能锁品牌并未重视智能锁的防火性能。
这次央视报道的检验结果,也警醒着众多智能锁品牌要把关好质量,也应重视智能锁的防护性能,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快速逃生。
业内对智能锁安全问题的忧虑并不止于此。
智能锁运用了大量智能技术,一些安全漏洞也让消费者对其持不信任的态度,譬如特斯拉线圈开门、假指纹开门、人脸照片开门等。其中,IC卡门锁易被破解,智能密码锁密码长度短,容错次数多,多次试错密码不锁死等现象,也令人担忧。
毕竟,不突破安全障碍,智能门锁的家庭普及便遥遥无期。
除了安全、质量问题,围绕智能门锁售后服务的消费者投诉也颇多。
买完就降价,无保价,有问题联系不到售后,不履行质保承诺等问题,在智能门锁行业层出不穷。
据悉,在黑猫平台上,消费者对企业售后服务的投诉占比竟达一半之高。澎湃新闻也曾报道,凯迪仕的经销商抱怨,因产品质量问题,返修率高,售后维修的比例很大,消费者和代理商都不怎么满意……被媒体爆出有问题的品牌并不止这一家。
一般来说,智能锁产品的使用寿命最长可达十年之久,更换频率不高,因此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变得十分重要。
但近两年,随着智能锁产品出货量激增,企业未能平衡出产与售后的投入比重,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同时,除了几大头部企业拥有各地的经销商、代理商充当强有力的售后服务角色之外,众多小品牌的经销商并不能覆盖全国。
业内大多数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并未健全,也就造成了消费者的售后权益保障不到位。
这就提醒着企业在保证优质产品输出的同时,要健全服务体系和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尤其是线下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因为线下服务体系与消费者面对面对接,更容易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观、评价。
品牌只有更好地整合资源,将品牌售后的触手伸得更远,抓住消费者的心,品牌的生命力才会更强。
当前智能门锁行业正蓬勃生长,在这条崛起之路,安全、质量、服务如影随形,直击着智能门锁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三者缺一不可。
技术演进,智能化全方位快速渗透
当前智能门锁的大多数应用场景,都囊括指纹、密码、IC卡、钥匙四大基础开锁方式。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指纹锁、钥匙锁和密码锁的占比均在99%以上,配备磁卡的门锁占比为76.9%。
技术迭代,创新不止,新型解锁方式也层出不穷。近期,远程解锁方式开始受到消费者青睐,借助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