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磁滞电机其原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应

上次在直流电机那篇我提到了电机的分类,按照工作电流的不同,分为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其中交流电机又分为同步电机和异步电机(感应电机)。

电机按照工作电流分类

同步电机的分类

之前已经分享了感应电机的工作原理,本来这篇我打算写写同步电机的原理。

但是我发现,其实同步电机还可以继续往下分,有三种不同的同步电机,即磁滞同步电机,磁阻同步电机(步进电机就属于这类电机,下次有机会再聊聊磁阻电机),还有永磁同步电机。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磁滞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

01

什么是磁滞

我们知道,当外磁场作用于铁磁材料时,比如铁,材料会被磁化,随着外磁场强度的增加,磁化强度在某一刻(下图中a点)将达到饱和(Saturation)。

外磁场的变化和磁化强度的关系是一条曲线,如下图中的绿色曲线。

磁滞回线

但是,当外磁场又慢慢减小时,铁磁材料磁化强度并不会沿着原来的磁化路径返回,而是像图中蓝色曲线变化,可以看到,当外磁场减为零时,也就是图中b点,铁磁材料中还有剩磁(Retentivity),只有当外磁场反向,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时,剩余的磁化强度才会被完全抵消(图中c点),而此时的外磁场强度被称为矫顽力(Coercivity)。

如果外磁场强度在反方向继续增大,那么铁磁材料将会在反方向被磁化,直到达到饱和(图中f点),如图中橘色曲线。

而当反方向外磁场又继续减小时,反方向的磁化强度也跟着减小,如图中紫色曲线。但是当外磁场减小为零时,磁化强度还没有减小到零(图中e点),只有当磁场又改变方向,并达到矫顽力时,如图中d点,磁化强度才会被完全抵消。

也就是说,铁磁材料的磁化强度总是比外磁场的变化滞后,这就叫磁滞(Hysteresis)。

图中4条曲线就构成了磁滞回线。

磁滞回线所构成的面积,表示磁滞损耗。

铁磁材料的磁化过程,图中曲线围成的灰色部分的面积,表示磁滞损耗。

不同铁磁材料的矫顽力不同,根据矫顽力的大小,把铁磁材料分为软磁,半硬磁,和硬磁材料。

铁磁材料的分类,及其在不同电机转子中的应用:磁滞电机转子中主要用半硬磁材料,比如钴钢,有部分也用硬磁材料。感应电机转子用软磁材料,永磁电机转子用硬磁材料。

磁滞电机中,转矩与磁滞损耗成正比(T=pV/2π*∮BdH,p表示定子极对数,V表示磁滞区域的体积,∮BdH表示磁滞面积),因此使用硬磁或半硬磁材料,从而提高转矩能力。

02

磁滞电机的原理

磁滞电机中,定子和感应电机的定子差不多,核心结构是堆叠的硅钢片及缠绕在其上的绕组构成,绕组通入交流电,用来产生旋转磁场。

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忽略图中转子结构,因为这是一个感应电机的转子,但是其定子和磁滞电机定子相同。

而定子则主要由旋转轴及轴外面包裹的铁磁材料构成,当然也包括一些支持轴承,端盖等常规结构。

磁滞电机的结构:定子主要是绕组,转子上没有磁铁,没有线圈,也没有像感应电机那样的鼠笼,而是由内层转轴和外层磁滞材料构成,比如D2工具钢(以后聊聊工具钢)。

磁滞电机的原理:定子的旋转磁场(磁极)通过磁化转子,在转子中产生磁极,定子磁极和转子磁极之间相互吸引,产生转矩,于是转子跟随定子磁场旋转起来。

定子产生旋转磁场,施加在转子铁磁材料上,于是转子被磁化并产生磁极,由于磁滞现象,转子材料中的磁通密度将滞后于旋转磁场。

于是定子磁极吸引转子磁极,转子跟随定子磁场旋转起来。

这就是磁滞电机的工作原理。

其实,用一张图表示的话,就是下面这个。

磁滞电机的原理:图中NS表示定子产生的旋转磁极,ns表示转子磁化出的磁极,Mh表示扭矩。

03

磁滞电机的特性

磁滞电机在启动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定子的旋转磁场在转子中会感应出涡流(EddyCurrents),涡流会产生转矩(因为电流在磁场中受力),但是涡流转矩远小于磁滞转矩,此时磁滞电机表现得像感应电机。

磁场相对导体移动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涡流。

当运动导体穿过磁场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涡流,涡流刹车就是用的这个原理,扯远了,只是记录一下感应涡流。

随着速度的提高,电机在磁滞转矩和涡流转矩的双重作用下,慢慢进入同步运行状态。

在同步条件下,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之间的相对运动消失,因此不再有感应现象,在转子中不会产生涡流,涡流转矩也就消失了。此时仅仅由磁滞转矩驱动,这时转子就像一个永磁体,磁滞电机又表现得像永磁电机。

正常同步运行期间,加速阶段,定子磁场旋转速度比转子快,在转子中感应的磁极将围绕转子外围移动。当转子速度达到定子旋转磁场速度时,转子磁极将占据固定位置,和转子磁场之间保持固定的夹角,称为耦合角。

典型的磁滞电机速度扭矩图,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5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