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国外社交平台推特上面出了一件大事,
特斯拉公司董事长埃隆马斯克在自己的简介后面加上了“BTC”三个大字。
这直接导致了它的疯涨,短线猛拉美金。
BTC,众所周知就是比特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
它号称近十年来最强大的韭菜收割机。
且不谈马斯克的用意,为什么一个科技公司的老板能对市场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而仅仅一年的时间,背负着多项债务的马斯克,就让自己的身价涨了亿。
并且在各方媒体又吹又黑的舆论下,我们对他的了解止步于数字,知之甚少。
马斯克旗下有两家超级公司,一家是spaceX,
就是那个发射私人火箭老坠毁的公司,不过近几年来也成功不少;
另外一家就是特斯拉,知名的电动汽车公司,
这样的描述不够全面,应该叫“电动车与能源公司”,
因为它还经营着太阳能板,储能装备等多项业务。
特斯拉公司宣称要加速全球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
看来不仅是名字,甚至目标都在致敬百年前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诞生于年的奥地利帝国,当时的世界正处在极度的混乱中。
屏幕前的你可能对这个时间并没有什么概念。
这个时期国内太平天国作乱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海外也并不太平,年意大利独立战争让奥匈帝国失去部分土地,
甚至在普鲁士、奥地利的战争中落败。
特斯拉就是在这个动荡时代中长大的,
少年时期他经历过多次搬迁,中间得了一场威胁生命的大病。
神奇的恢复后,他的大脑能清楚理解事物的结构,
他本人在老年的访谈中提到过这一点,并且还说有明亮的光线。
也就是在少年时期,特斯拉明确了自己当工程师的目标。
长大后的特斯拉上了一年大学,学习了物理、数学和机械,
然而因为军事边境局撤销失去助学金,没钱只能被迫退学。
不过这并不能限制住对知识无比渴求的特斯拉。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特斯拉还去捷克布拉格旁听课程,在图书馆学习。
又去了斯洛文尼亚的马里博尔找工作,可惜没文凭,学的知识对打仗起不到作用。
没想到这个天才在24岁的年纪,都还没有找到工作,只能落魄的在家啃老。
不久之后,特斯拉移民美国,但身无分文。
靠着熟人的一封介绍信,特斯拉去了一家做灯泡的电力公司。
本以为自己出色的知识水平可以担任项目总工程师,
结果特斯拉的愿望落空,但他并没有气馁,六个月的时间,
每天他都自愿的花费18到20小时维修直流发电机。
老板知道后不屑一顾,还扬言
如果特斯拉能改进自己设计的完美直流发电机,就发五万块的年终奖给他。
没错,这个老板就是爱迪生。
一段时间之后,特斯拉果真拿着改良版设计图和24种针对不同场景的改装方案拍在爱迪生桌子上。
老板爱迪生却拖欠了这笔钱,还嘲笑特斯拉不懂美式幽默。
他只是答应特斯拉把周薪从18美元涨到26美元,
看来当年不折不扣的发明大王最后也变成了“万恶的资本家”。
一气之下特斯拉出走,尽管生活相当窘迫,特斯拉仍然坚持梦想,
打着散工的同时研究着电机学。
后来他在机缘巧合下把技术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的竞争对手,
并获得了未来约40万美元的收入,至少以后的生活还是有了保障。
不过这对于特斯拉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他之后在科技领域的贡献之大,成就了他天才的美誉。
辉煌的时代
特斯拉是对梦想十分偏执的人,他并不满足于交流电的成功,
而是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比如当时人们所用的交流电只有伏60赫兹。
特斯拉想要知道上百万伏,上百万赫兹的交流电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当时还没有赫兹这个单位,不过却有赫兹这位物理学家。
就在特斯拉思考新一轮的研究方向时,赫兹刚刚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实验:
他利用精心构造的火花隙装置发现了麦克斯韦预言的电磁波。
特斯拉随即重复了赫兹的实验,并改进了赫兹的实验装置,用交流电在电路中产生共振。
这样制作出的新设备可以将电流的频率和电压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个新型设备也因此具有一些非常神奇的特点,
比如可以放出一米多长的电弧,可以不用导线隔空点亮灯管。
不过尽管如此,人却可以直接触碰它,任由几百万伏的高压电通过人体而不受到伤害。
特斯拉给他起一个很厉害的名字,叫振荡变压器。
现在人们更愿意叫它--特斯拉线圈。
看着这样神奇的景象,特斯拉推断电力可以无线传输。
就是我们现在才应用的无线充电技术,一百多年前的特斯拉已经发现了原理,
尴尬于自身的财力无法实现。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发现了众多电学现象。
特斯拉同时进行着共振、无线照明、无线输电、无线通信四个方向的研究。
这让他精疲力竭,无法专注于其中的某一项。
因此他也错失了两个重大的发现。
当特斯拉在研究新的无线照明系统时,无意中发现实验用的灯管可以让墙角的胶片感光,
就好像有光线穿透了封存胶片的盒子。
他邀请自己的好朋友马克吐温做了实验,但没有总结成果,晾在一边。
几个月后,有一个叫伦琴的德国物理学家也观察到了和特斯拉类似的现象,
并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X光,伦琴也因此在年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着交流电开始慢慢普及,特斯拉渐渐有了知名度与大量的崇拜者。
其中不乏一些都市传说,比如一些超自然现象的研究。
相传尼古拉·特斯拉直接参与了费城实验的第一次试验。
为了制造能利用高能电磁场屏蔽雷达的战舰,后来试验效果超出预料,
军舰被短距离传送,部分船员和船身融合,实验被迫停止。
在无线通信方面,特斯拉认为空气介质会导致电磁波被干扰,
没有办法进行全球大规模电力无线传输。
他决定利用大地,斥资建立振荡大地的电塔。
事实上,这项技术直到现在也无法落地,难度着实太大。
这也导致了特斯拉的失败,以及大洋彼岸意大利的无线通信工程师马可尼发明出电报,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有人说通古斯大爆炸和特斯拉有关,但这只是无稽之谈罢了。
因为当时的特斯拉经过大电塔事件,已经让投资人失去信心。
而此时的特斯拉,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余生也将悲剧天才的共同点展现到了极致。
天才的通病
曾经伟大的发明家慢慢变成了一个梦想家。
他不再创造实用性的发明,而是不断宣扬概念。
比如61岁时提出了用短波脉冲的反射波来侦测远方船只的想法,这启发了后来雷达的发明。
但在之后,特斯拉提出的概念却越来越天马行空和缺乏实际意义。
晚年的特斯拉就更加的疯狂了,他造了许多机器,比如能和死人交谈的机器,
能和外星人交谈的机器,以及死光武器,
他还说他已经接收到了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外星人一直在监视着地球。
年,78岁的特斯拉提出了又一个新的概念,
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打造高能粒子束武器,
号称可以隔着超远距离一举消灭百万大军。他曾用一个武器模型抵付了所在酒店的美元房租,
并警告酒店人员不要打开盒子,以防爆炸。
他还在向各国政府谈判,试图兜售这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若干年后当人们心惊胆战地打开那个木盒时,
不过是一个老式的电阻箱,安静地躺在盒子里。
年,87岁高龄的特斯拉在睡梦中安然离世。
直到第二天才被服务员发现,没有一个人见证过天才的落幕。
FBI考虑到他的文件中可能有与战争相关的敏感武器信息。
于是收缴了他遗留的所有文件资料,但却一无所获。
特斯拉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个幻象也破灭了。
尽管他朋友众多,晚年却寂寥无人。
恐怕这个天才电气工程师的世界,普通人真的难以融入吧。
拿理查费曼与牛顿的例子来说,
牛顿不爱交际,性格孤僻,完美符合孤独天才的描述;
理查费曼虽然是个花花公子,但熟悉他的人透露其实费曼,
并不知道如何真心与人沟通,只懂得灯红酒绿。
二十世纪伟大的恐怖小说家洛夫克拉夫特,
就是开创了克苏鲁恐怖的作家,尽管笔友丰富,
现实中却一直躲在家里不出门社交。
他们与特斯拉存在显而易见的共同点,
那就是高度集中的专注力、对某种抽象事物的狂热以及十分孤独。
这些特质正应了那句话“天才与疯子就在一念之间”。
而在年的一次聚会上,一个16岁少年,逢人就说自己关于电动车的设想。
当时在聚会上都是些上高中的毛头小子,大家只是把他当成怪人。
这个少年就是埃隆·马斯克。
开挂的人生
与早年特斯拉的经历相仿,年轻的马斯克也经历了家庭多次迁移,
以及多次求学的道路,幸运的是他的家境还不错。
机电工程师的父亲启发了马斯克,
他在十岁那年就用零花钱买了台电脑,并且开始学习编程。
12岁马斯克就编写了一款名叫“Blastar”的太空游戏软件游戏,并卖了美元。
这就是他的第一桶金。
大学时期,马斯克获得加拿大国籍,就读于皇后大学。
并靠着奖学金转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学,大学期间,
埃隆·马斯克开始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