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张朝阳就判定:“当知识遇到短视频和直播时代,一定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表达形态。”通过《张朝阳的物理课》,搜狐视频做到了。
原因reason
出品by黑豆
年冬天,在得知张朝阳要开课讲物理时,网友很惊讶:“这么难的物理课,也是我能懂的吗?”
这还不到两年,张朝阳开播超过期并带动了一股大众科普潮。现在很多网友把学物理当成和跑步、瑜伽差不多的休闲方式,每周五、周日,准时在搜狐视频打卡《张朝阳的物理课》。
而且,应网友的呼声,年11月6日《张朝阳的物理课》第一部(前50期)出版。张朝阳还为此去了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和董宇辉畅聊物理、使命和人生意义,两个版本的备货当晚全部售罄了。
有物理学博士因《张朝阳的物理课》一书感慨,“理科生的浪漫,是思维和宇宙的共舞”。而知识直播的生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搜狐视频证明了。
01
在近期的物理课上,张朝阳完成了一个“点播”——应网友要求“手推”了年安徽、陕西等省高考理综试卷中的那道“线圈”大题(25题)。由于暗藏套路,网上很多参考答案的解题思路都错了。
张朝阳专门对题目进行了破解,“第一问很简单,但是会把大家带入一个坑中”,导致很多人会在第二问往错误的方向去思考。
张朝阳给出了正确的思路和新的理解角度,并对题目做出了详细推导。
有网友回应说:“没想到这么多年后,年的高考物理大题我竟然听懂了。”
这大概就是张朝阳和搜狐视频直播,能以一人一家之力成为国内科普重要力量背后的原因:在他的课上,物理真的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年初,他在连线郭帆和吴京时,使用洛希极限,解读地球如何被月球“撕碎”,让网友更懂《流浪地球2》的雄浑和悲壮。
连吴京都好惊讶:“这么一会儿功夫就把电影解构了?”
最近,《核磁共振的量子力学理论基础》课程中,他又上“硬核”手段。把经典振动方程与量子力学结合,从固体物理角度讲解了量子化的“声音”——声子,再通过方程推导出了汽车ANC主动降噪系统ANC(ActiveNoiseCancellationsystem)的工作原理,即两个振动的叠加,就可以让行驶中的车内环境噪声的振动趋于零。
他还顺势解读了汽车座椅的“零重力”原理。如此贴近生活,感觉要不了多久,网友的衣食住行就要被他一节物理课全包了。
事实上,如何将物理、数学等抽象的基础学科向大众科普,一直是科学界的难题。
张朝阳的背景天生适合用来推动科普。一方面,他清华和MIT的硬核学术背景,能让他经常在物理课上“手推”各种方程,直接拉满技能,好懂以及好看都是天花板级别的;另一方面是他的企业家身份,这让他不仅有很大的影响力,还比科学家对媒体理解更深、更会做内容。
所以,在获得大众认可的同时,张朝阳的物理课也得到了科学圈的广泛认可。
去年他和朱邦芬、孙昌璞、潘建伟等多位中科院院士一起受邀参加“杨振宁百岁华诞"活动。
活动上张朝阳提到了自己做知识科普的初衷:“百年来物理学家们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如此精微和深刻,这些理论及其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了解科学、了解物理、了解数学之美,应该成为一种风尚。”
这支国内重要的科普力量,也获得了国际级影响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官方推特上,曾专门“点名”《张朝阳的物理课》,并评价其“有趣有料”。
02
有粉丝发现,追物理课的不仅是学生,更多的是上班族。有的人甚至会在加班时,专门赶过来听。实在太忙,还得特意到搜狐视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