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电器的作用原理,它和点火线圈是如何合作

美国德尔柯一雷敏公司制造的分电器。分电器盖上的孔是供不取下盖子来调节断电器触点的间隙的。处于离心提前机构下面的断电器圆盘,利用主轴铜套轴承的端面作为其支承面,上部铜套轴承内一个保持夹把可转动圖操夹持在位置上,一对触点装在可转动的断电器圆盘上。

附誉在分电器外壳上的一个真空提前机构,低于断电器圆盘,转子下面有一个离心提前机构,它由两个离心配重及其带动的凸轮构成。当断电器凸轮旋转时,每个凸起在断电器臂顶擦块下经过,使断电器触头分开。

由于触头与点火线圈的一次线圈串联,当触点闭合时,电流就会通过该电路。当触头断开时,磁场消失,同时由于磁场在点火线圈内变化,在点火线圈的二次线圈内感应出一个高电压。通常的设计中,内燃机的每一个缸应该在凸轮上有一个凸起。

一个六缸的内燃机在分电器中应该有六个凸起的凸轮,而一个八缸的内燃机应该有八个凸起的凸轮等。其结果,断电器的凸轮每转一周就为内燃机的每个缸产生一个火花。在四冲程循环发动机上,每个缸每隔一转点一次火。

因此,分电器轴必须以曲轴的一半转速进行旋转,二冲程循环发动机的分电器轴以曲轴的转速旋转。由于断开断电器触点在点火线圈内感应高电压以后,电流从线圈流向分电器盖的中间端子。

由此,电流往下流到安装在分电器轴上的转子,并由转子分配,通过接触片到达转子在极短时间内定位于上面的分电器盖内电极,然后经过高压连接线通向按点火顺序标号的各火花塞。随着转子继续不断地转动,电流轮流地分配到发动机每个缸的火花塞上。

为了使发动机在各种转速范围内和各种负载情况下均能有效地运行,火花塞在准确的时刻打火是很重要的。这个瞬间会随发动机的载荷和速度而改变。因此,内燃机上设置一个机构,根据工况的需要自动地使点火提前或滞后。

在汽车发动机上,通常使用两种方法来带动这个机构:利用离心力和发动机内的真空。离心提前点火当发动机怠速时,通常把点火时间正好定在压缩冲程的上死点前。在怠速或者持续驱动中部分地节流的工况下,气缸仅仅吸入部分燃油混合气。因此,压缩冲程末尾的压力相对地低些,因而燃烧也慢些。

当高速运行时,混合气点燃和膨胀的时间间隔要短些。因此,为了在高速时获得最大的马力,必须使点火稍微提前一点。提前点火是通过离心提前点火机构实现的。提前点火机构是设置在断电器总成上面。

该机构在断电器圆盘下面。离心提前点火机构由两个连在分电器转轴上的离心重块构成。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重块克服弹簧的拉力向外甩开。分电器旋转越快离心力就越大,因此提前角重块就甩得越开。

在老式的分电器上,离心重块的运动,传递到断电器凸轮上,使凸轮相对于分电器轴的旋转得以提前一个角度。在现代分电器上,凸轮与分电器制成一个整体。同时,离心重块的运动能使断电器圆盘在分电器轴上转动。所需要的离心提前角随发动机的牌子和型号而不同变化,各种发动机要调整的最佳值是利用测功计通过实验测定的。真空提前离心力火花控制是按照发动机速度来确定点火提前的度数的,没有考虑负荷的大小。

汽车行驶时,节(气)流阀不是一直全开着,大多数节流阀只打开一半。这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量较少,压缩压力比较低,燃烧比较慢,在这种情况下要获得最大效率,火花提早的度数应该比节流阀全开时为多,真空吸力火花控制机构就是使节流阀半开时,能增加额外的提前点火的度数。

真空提前装置,利用吸入歧管中的真空度提供全部节流操作时所需的附加的点火提前角。该机构具有一个弹簧加载的膜片,通过→根连杆与分电器相连。膜片有弹簧的一边是密封的,并且通过管道,连接到化油器节流阀靠大气的一边(节流阀处于慢速位置上时)。

当节流阀处于怠速位置时,由于节气阀是关闭的,所以尽管真空点火控制机构连接上了,也是没有真空度的。但是,当节流阀一打开,它摆过真空通道的孔,并且这时的真空吸力作用于点火提前机构的膜片上,其造成的引力使膜片挠曲。这个动作由连杆传到分电器上,因而断电器圆盘转动,凸轮角提早和触点接触,点火就提早。这个动作量与真空度成比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45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