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电流的研究起源于对雷电的兴趣

雷电所产生的交流电

当人类对自然界不理解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和敬畏的心理,就像人类对雷电的敬畏心里,那么雷电释放出来的电流,其实就和我们生活中的电流一样。

那么人类对电流的认识是什么时候的呢?其实人类对电流的认识是在18世纪,也就是年的时候,欧美科学家首先提出的,后来富兰克林在一次风筝事件中得到启发,发现了电流的意义,然后发明了避雷针。

到了年美国的富兰克林在风筝上用金属线系在了上面,然后把风筝放到了云层之中,等到雷雨大作的时候,那风筝上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了手指和钥匙之间,富兰克林以此证明了空中的电流与地面上的电流同一回事,富兰克林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雷雨中,避雷针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富兰克林通过对交流电的研究之后,认为电流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分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是少于正常分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流向负电的过程。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这种理论并不完全正确。

以上的结论却与“两个物体互相摩擦,容易移动的恰恰是带负电的电子。”这一理论相互矛盾,所以电流的产生未必一定要两物体相互摩擦才产生交流电。

年的意大利科学家伏特以含盐水的湿抹布夹在银和锌的圆形板中间,堆积成圆柱状,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池,这就是当时的伏特电池。

电磁感应产生电流

直到年英国人法拉第在通过奥斯特在年所发现的电路中电流有电流通过,附近普通的罗盘磁针会发生偏移,法拉第从中得到了启发,假如磁体固定,线圈可能会运动,根据此原理,只要有电流通过线路,线路就会绕着一块磁体不停地转动。

法拉第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机,今天所有电动机的祖先,法拉第发现第一块磁铁穿过一个闭合线路时,线流内就有电流产生,这一现象就叫“电磁感应”。

到了年德国西门子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发电机。这就是人类对电流从兴趣,到研究再到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个过程。

今天电流的应用是广泛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交流电,处处需要运用电流来生产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1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