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电气工程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任《学报》编委会主任,兼《学报》主编。
电工理论
磁链法计算并联细导体段电流分配的误差分析
作者:傅实;崔翔;詹雍凡
摘要:能量法计算导体段电感的理论完备自洽,计算结果准确,但对全场域的积分复杂,计算效率低。磁链法只需对导体区域积分,计算简单,已广泛应用于导体段电感计算。但现有基于磁链法的电感计算方法因不满足电流连续性定律,计算结果存在误差,因此基于磁链法求得的电感用于计算并联导体段的电流分配也会导致误差,而现有文献尚未对其进行系统研究。
该文首先针对工程中常见的电流单端注入单端流出的并联细导体段模型,推导磁链法计算并联支路电流的误差公式,揭示了误差电流正比于真实电流,且只与并联导体组的自感以及总电流注入、流出点的距离有关。该文的理论分析与计算修正了采用磁链法计算的并联细导体电流分配结果,在不降低计算速度的同时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解析逆Preisach磁滞模型
作者:刘任;杜莹雪;李琳;唐波
摘要:如何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基础上,提升逆磁滞模型的计算速度一直以来是国际电磁场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现有所提逆磁滞模型难以兼顾精度与速度的双重要求。解析形式的逆磁滞模型具有较快的求解速度,如何提出高精度的此类模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此,该文利用课题组所提基于解析Everett函数推导而得的解析正Preisach磁滞模型,分别推导了初始磁化曲线、磁滞回线下降支与上升支的磁导率的解析表达式,继而利用差分法,推导得到了目前唯一一个解析的逆Preisach磁滞模型。通过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解析逆Preisach磁滞模型的模拟精度,并在模拟精度与计算速度两方面将其与广泛应用的逆J-A磁滞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它的平均相对误差比逆J-A磁滞模型小10%以上,且其计算速度约为逆J-A磁滞模型的2.67倍。
AZ1镁合金管件电磁吸引式成形动态特性研究
作者:熊奇;朱鑫辉;赵翔;范李平
摘要:镁合金作为目前工程应用中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因其多种优良特性而广泛应用于轻量化设备制造中。然而,镁合金在室温下的塑性形变能力较差,传统加工工艺难以满足镁合金工件成形制造的需求。利用电磁力驱动金属材料发生高速变形的电磁成形技术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极高的应变速率能显著改善镁合金材料的成形性能,提升室温下的成形极限。
然而,目前关于镁合金电磁成形的研究,大多使用驱动片与加热装置辅助,其工装较为复杂,且工件变形质量难以保证;辅助装置的添加也难以用于微小管件的成形。因此该文提出室温下的镁合金管件电磁吸引式成形方法,通过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在理论上验证了其成形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分析了放电参数、电磁参数对管件运动状态的调控规律,阐明管件变形过程中工件的动态特性。上述结论可为线圈结构设计和放电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不同分子量聚醚胺共混对环氧复合泡沫绝缘材料热性能及电气性能的影响分析
作者:刘贺晨;董鹏;周松松;刘云鹏;魏利伟等
摘要:环氧基复合泡沫(SF)具有轻质高绝缘的特点,电气和理化性能优异,作为芯体绝缘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使用聚醚胺作为SF材料树脂基体的固化剂,研究不同分子量的聚醚胺共混对SF材料固化反应机理、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及电气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高分子量的聚醚胺(D-)添加量的逐渐增加,固化时的内部温度出现明显下降,固化反应的放热量逐渐减少。但是当D-添加量在0%~40%时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材料的电气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的聚醚胺共混的SF体系可明显减轻热集中带来的烧芯现象,其中D-含量为20%时的SF材料综合性能优异,这为解决SF材料工艺生产问题和应用领域的扩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电机及其系统
基于离散状态事件驱动的电励磁同步电机系统建模解算方法
作者:许涵;赵争鸣;施博辰;鞠佳禾;虞竹珺
摘要:微电网系统可以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载的灵活接入,目前受到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