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感线圈必须原值代换(匝数相等,大小相同)。
2、贴片电感只须大小相同即可,还可用0欧电阻或导线代换。
电感线圈替换原则,单层缠绕法就是将电感线圈的线匝以单层的方式缠绕在绝缘管道的外表面上,单层缠绕的方法又分为间接缠绕和紧密缠绕,间接缠绕一般用于一些高频谐振的电路中,因为这种方式的缠绕方法可以将高频谐振线图的电容减少,同时还能将其一些特性稳定。紧密的缠绕方式基础是一些谐振线圈范围比较小的线圈。
电感线圈替换原则,线圈的电感量比较大的,线圈的缠绕方式是多层的缠绕方法,多层的缠绕方法包括密绕和蜂房缠绕两种类型,密绕的方式排列比较紧密,需要一层一层的分布,它缠绕的线圈产生的电容比较大,蜂房缠绕的方式是在一定角度上进行排列,它的排列不是非常平整,但是跟紧密的缠绕方法相比较,它的电容比较小。一些高压的谐振电路,在进行电感线圈的缠绕时,需要符合电流值和线圈之间的耐压程度,我们在进行电感线圈的缠绕时,还要考虑线圈的热量情况。
抗辐射磁环电感器-原理是什么
抗辐射磁环电感器在高频段,阻抗主要由电阻成分构成,随着频率的升高,磁芯的磁导率降低,导致电感的电感量减小,感抗成分减小,但是,这时磁芯的损耗增加,电阻成分增加,导致总的阻抗增加,当高频信号通过铁氧体时,电感电磁干扰被吸收并转换成热能的形式消耗掉。在低频段,阻抗主要由电感的感抗构成,低频时R很小,磁芯的磁导率较高,因此电感量较大,电感L起主要作用,电磁干扰被反射而受到抑制,并且这时磁芯的损耗较小,整个器件是一个低损耗、高品质因素Q特性的电感,这种电感容易造成谐振,因此在低频段时可能会出现使用铁氧体磁珠后干扰增强的现象。
抗辐射磁环电感器的作用
电感主要是滤波、振荡、延迟、陷波,形象说法:“通直流,阻交流”。而磁珠主要是抑制电辐射干扰、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吸收超高频信号,常应用在PCB、DC/DC模块、高频开关、开关型音频放大器、数据线、电源线、信号线等。那么电感与磁珠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1.磁环电感磁珠与电感的频率特性不同,在低频段,磁珠的电感变大、绕线电感电阻变小,磁珠的电感起作用,可视为一个低损耗、高Q值的电感器;在高频段,磁珠电感变小,阻值变大,导致总阻抗增加,可视为阻高频器件。
2.磁环电感磁珠的大小选用完全取决于需要吸收的干扰波的频率及强弱。依据的主要参数:频率为MHz时的阻抗(单位是Ω)、直流电阻(单位是mΩ)和额定电流(单位是mA)。